资产证券化或成我国第三大金融子市场
2016年04月29日

  不良贷款从“负”资产到“富”资产,中间或许只隔了一个资产证券化的距离。

  “我国正在经历国民经济证券化的进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实体企业都面临证券化的必然选择”,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立洲近日表示,“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有望成为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后国内的第三大金融子市场,并极大地改变金融资产在机构间的分布,改变投资者结构和市场交易行为,改变中国金融结构”。

  本报记者注意到,民生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的布局迅捷而完善,在投资银行部“大当家”张立洲的带领下,民生银行一举斩获2016年中国区最佳跨境融资银行,张立洲本人也荣获2016年中国区十大投资银行家。
  
  “掘金”资产证券化业务
  
  张立洲在近日召开的2016投行创造价值高峰论坛上指出,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三大金融子市场,资产证券化将提供规模巨大的标准化投资标的,在带动投资与交易习惯改变的同时,将有效盘活中国巨大的存量金融资产,实现金融资产的有效流动和高效利用,这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也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2015年,全国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5930.39亿元,同比增长79%,市场存量为7178.89亿元,同比增长128%。

  张立洲认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属大势所趋。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传统银行都背负着沉重的资产负债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最大的挑战就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无法再按既有模式扩展,“貔貅”时代终将结束。所以商业银行需要思维革命,树立客户即资产的理念。优质客户或用户即是最好最重要的优质资产,客户群重于资产,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从拥抱资产到拥抱客户。未来金融资产很难说是哪家具体机构的,资产融合,客户共享,资产流转将是可持续的经营之道。

  “同时我们还需树立几个新思维:流量致胜思维,合作共享思维和价值共创思维。流动创造价值,资产流转是大趋势。我们正在迎来共享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将共享客户和金融资产,商业价值需要联合创造。竞合时代将使得资产创造的竞争与合作在证券化领域凸显出来,未来的服务模式会出现多个金融机构作为一个联合体共同创造资产及其证券化的合作局面”,张立洲表示。
  
  不良“负”资产变“富”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讨论正在逐渐升温。4月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和配套表格体系。从今年3月份市场开始传出六家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的消息到前述《指引》的发布,以往令人谈之色变的不良“负”资产未来或成为各方争抢的“富”资产。

  对此,张立洲认为,资产证券化正是当前化解系统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借助证券化途径,实现金融资产的结构化,流动和交易,能够使得过于集中的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和缓释,改变金融风险的市场分布,维护金融业的稳定。特别是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化解不良的重要途径。

  张立洲认为,中国金融目前正处于全面推进证券化的启动期,中国金融资产的规模已经达到百万亿元以上,而已经证券化的资产占比仍然很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国资产证券化前景广阔,资产证券化将是中国金融市场继大理财和大资管之后的下一个价值闪光点。(记者:张歆  来源:证券日报)

为您推荐